现实中很多有问题的人其实是对应我们的某个“短板”出现的,我们会因为我们的匮乏和创伤带来某种无法割舍的需求和条件反射排斥的事当我们一直没有得到某个渴望的对待时,会直接这样定义自我“我是不被理解的”、“我是会被为难的”、“我是不被尊重的”、“我是不被回应的”、”我是不被认可的“…那么当我们试图弥补或者逃避内在的这个痛苦感受的时候就很容易需要他人为我们提供,比如“你要尊重我”、“你要马上回应我”、“你要绝对顺从我”、“你不可以反驳我”…..那么我们就会有某个强烈要求,也会有对应的绝对不允许出现的感觉,恰巧就是这个点让我们一定会遇到有问题的人,同时也会留不住没问题的人例如:当一个人在否定中长大,不愿意感受“我是不被认可的”,就会偏爱恭维,厌恶有不同意见的人,那么就很容易遇到一个有“捧杀”倾向的人当一个在极度挑剔中长大的人,会担心“我是会被挑剔的”,他谈恋爱的时候,会因为这种担忧而小心翼翼,直到遇到死缠烂打的人时,他才能绝对的相信这个人是不会挑剔自己的,但就很容易遇到条件很差、甚至有所隐瞒的对象当一个人匮乏的部分很少的时候,他允许别人出现的行为才会越多,他才会因为尊重人的各种情绪出现更容易发现一个人的异常,而且当一个人没有过多的卡在过往的痛苦里,他的判断才能回到当下比如:当我们没有自卑,不需要他人恭维的时候,才会觉得一个点头哈腰的人是不对劲的。当我们不缺爱的时候,才会发现一个在没有足够感情基础就疯狂示爱的人的偏执。当我们有能力建立友谊的时候,才不会太过欣赏一个过度热情的人,避免卷入骗局。而且在精神分析里有一观点是“一切程度上有点过度的东西,本质上可能都是它的反面”,当我们有一个特别的需求的时候反而很容易遇到我们最不想遇到的类型例如:一个异常懂得安抚他人情绪的人,这样性格的人多半是因为早年成长环境里总是被他人的情绪伤害,导致他们不得不学着去提早的读懂他人的情绪,这是他在这样的环境里的生存模式,但在他内心深处最厌恶的恰巧就是他人的情绪所以想要真的避免遇人不淑,除了看向我们自己的匮乏,其他的那些识别小技巧都是“术”的层面。正所谓“有术无道止于术,有道无术尚可求”





